先生存,后发展,亘古不变。先有物质文明,后有精神文明。酒很特殊,它不仅是物质文明的产物,又因“礼”成为精神文明的象征。一方水土,或贫瘠,或富饶,或大陆,或岛屿,依附在土地上生存的人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,长此以往,形成不同的性格,形成不同的文化,故而有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方人又酿一方酒”的说法。
天府之国的由来
古时蜀地(今四川)非旱即涝,有“赤盆”、“泽国”之称,土著居民们世代同洪水作斗争。战国时,秦惠王开疆扩土,吞并蜀国。为了将巴蜀建成重要基地,治理岷江水患。派遣精通治水的李冰任蜀守,修建兼有防洪、灌溉及航行等作用的水利工程都江堰,自此“水旱从人,不知饥饿,再无荒年”。
战国时,大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,大王之国,西有巴蜀汉中之利,北有……,田肥美,民殷富,……,沃野千里,蓄积饶多,地势形便,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。此时的天府是指沃野千里的秦国,包含关中、汉中及巴蜀等地。西汉以后,巴蜀日益富饶,天府逐渐成为巴蜀的代名词。至蜀汉事,诸葛亮在“隆中对”中提及“益州险塞,沃野千里,天府之土”。到晋朝时《华阳国志》沿用诸葛亮的说法,“时无荒年,天下谓之天府也”。从此,“天府之国”成为巴蜀的专称。
四川白酒产区(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本站)
天府之人的乐观
天府之国,沃野千里,自然是兵家必夺之地。四川盆地四周皆崇山峻岭,冷兵器时代易守难攻,虽然可以避免战争的破坏,但是一旦被攻破往往却是毁灭性的。
战国时代,公元前316年,秦惠文王派遣司马错率军沿汉中褒斜至成都的“秦蜀栈道”入蜀,数月之内攻占巴蜀,随后,在成都设立蜀郡,移秦民万家进入蜀地,即使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后,仍然实行移民政策,将六国的富豪大户大量迁往蜀地。
南宋末年,公元1123年,蒙古发起消灭南宋的战争,至1279年南宋灭亡的57年间,蒙古人在四川遭遇了空前激烈的抵抗。1231年,拖雷引兵攻掠四川,大肆屠杀成都居民。经此一役,四川千年繁华与古老文明几乎荡然无存。据宋史、元史及明史提供的数字考证,四川经蒙古人数次屠戮,人口由1300万减少到60万。元末明初,多有湖北农民军进入四川谋求发展,直至明朝建立,政府有意识的将湖广地区的大量人口迁移到四川。
明末清初,张献忠入主四川。公元1946年,经多年战乱摧毁的四川及成都经济,已经无力承担张献忠大顺政权及军队的生存,再加上周边明朝军队正从多处逼近,张献忠决定放弃四川,战略进军陕西,临走之前,趁夜烧毁成都。在蜀王宫的废墟中,明朝士兵发现张献忠的“七杀碑”,天生万物以养人,人无一物以报天,杀杀杀杀杀杀杀。据统计,清康熙年间,公元1668年,四川人口约60万人,比明末400万人口锐减340万。康熙为发展四川,鼓励移民四川,仅康熙年间便有百万人移民四川寻求发展。
历经磨难,川人仅仅需要时间,便能在天府之国重建家园,这便是川人乐于生活,乐观豁达又勤劳勇敢的性格。
川人的性格,如同美酒,虚如水随遇而安,实如火众志成城。当川人的斗志被激发,便会迸发出敢为人先、甘于奉献、敢于创新的精神,成为时代的引领者。
天府之酒的芬芳
不论经历过多少天灾人祸,川人都能在天府之国一次次重建家园。天府之国,不仅仅适合生存,还适合酿造美酒。
四川位于中国西南腹地,地处长江上游,东西长1075公里,南北宽921公里。深处内陆,加上四周高山环绕,得以把海洋气候、季风等重大自然风力挡在山外。由于盆地封闭,四周山区东南部相对较低有利于水汽进入,西北部山区相对较高不利于水汽的散失,形成当地空气湿度高,多阴雨天气,多雾。常年浓雾紧锁,闷热的温湿润气候,加上丰茂的植被,非常利于微生物繁殖,在这里,微生物菌群极为丰富、稳定,成就了人类最宝贵的生物工程区、天然酿造区。
中国白酒大师李家民曾说,四川拥有高质量、高产量的白酒,主要得益于其所处的天然位置,四面高、中间低的四川盆地,使其终年“恒温恒湿,冬暖夏凉”,如一个天然的发酵池。在四川这口天然发酵池内,诞生了川酒、川菜、豆瓣、料酒等集色香味于一体的中国美味。在四川这口大窖池内还分布着不同区域的小窖池,它们经长期发酵、精心酿制成为不同的白酒品牌。
恰如李家民所说,四川盆地是大窖池,那小窖池便是宜宾、泸州、古蔺、绵州、邛崃及射洪等产区,那些白酒品牌便是五粮液、泸州老窖、郎酒、绵竹(剑南春)、全兴(水井坊)、沱牌(舍得)等。
相关文章:
- 白酒科普教育任重道远 依旧在路上2019-07-18
- 正本清源 酒水行业需要更多科普2019-03-12
- 一探究竟:宋代土司古墓与宋代官窖遗址是否有2018-10-11
- 从历史及发展看川酒浓香 泸州老窖、五粮液、2018-09-10
- 川酒打下浓香帝国 不仅是努力那么简单2018-06-27